〈空城與離開的人・後記~來自筆者・阿文~〉
- TaGat
- 2020年6月13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當肺炎疫情發生的時候,新聞媒體呈現給我們的,第一時間是一個個的數字。 接下來台灣的新聞會告訴你,這些確診的人們是怎麼樣在哪裡感染的,後來是否痊癒或是不幸離開了。 我們是幸運的,因為確診人數少,所以媒體可以一一追蹤。也因為媒體詳細的追蹤,大家開始有同情,也有批評、仇恨、不諒解。但我依舊認為這是好事,至少讓身為閱聽人的我們可以知道,這些數字背後是活生生的人,而不是一個個冰冷的數字。(所以當看到三周前紐約時報登出了全版頭版的人名時,我認為他們盡到了現今媒體非常缺乏的,應有的人文關懷。) 「如果因為這波疫情離開的人們都有一個機會和可以講講話,他們會說什麼呢?」 有點像玩狼人殺的時候,死者可以有機會說遺言,大概是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展開這個系列。 當我試圖揣摩這一個個角色的生活型態之後,發現「死亡」這件事情本身對於每個人而言是平等的,不會因為自己是因為肺炎疫情離開,或者因為一場車禍意外離開而有所不同。對於人生該有的遺憾,該有的牽掛,該有的豁達,都不會因此而改變。 也因為這次主題設定的關係,讓我看到了許多以前不太注意的城市。想像他們的人生樣態真的讓我,好想出國啊啊啊!(吶喊) 希望就算疫情結束後的世界將不太一樣,還是可以到處去看人們的生活。 謝謝每一位為了防疫盡心盡力的人。 大家加油,一定會好起來的。

Kommentare